敏捷軟體開發宣言 20年前被寫出來,當時是一群[大師]聚在一起,原本我猜也不是為了發明敏捷而聚;
一群人的場合預期大家都有相同的背景、相同的價值觀實在是很困難,至少在工作中,沒有真的遇到的時候... (yet)。就算在上課的場合或是研討會的時候,隨著人數變多,也是逐漸不可。
好... 但是解論就是有了四個共用的價值觀 (多神奇的事情?),在之後還有了 敏捷宣言背後的 12 個原則 !?!?!?!??
在幫真假敏捷做結論之前,先看看這些價值觀、原則到底是甚麼?
以下是個人觀點...
技能、方法上是不太可能的,有甚麼教你怎麼做,照著就能寫好軟體的事情? (如果有先給我來一打)
真的被萃取出來,又能夠長期有效的,只可能是軟體開發中「能起作用」的價值觀了吧?
說說單元測試好了,也只能有共同的方法框架,不同人解相同問題的也很難有相同的思路。裏頭說的也是各種方法,就算是SOP 不能解決「軟體開發」中的所有問題 (總是要強調 NO silver bullet),測試驅動的價值觀有驗證先行、迭代等,但是真的起作用,依靠的依舊不是超高的涵蓋率或是一直探討怎麼寫測試更好,而是因為有一定的涵蓋率,讓軟體的變更變得可行,眼光怎樣也不會是只看著這項技能。
這些共同的信念、用作決策的價值觀、基於更高且完整的視野描述的宣言等等,才更像是這些價值觀跟原則在描述的事情,是整體的軟體開發。
從這種角度描述的敏捷精神,是真的讓人覺得熱起來的地方!! (敏捷精神 GET)
---
方法、技能能分對錯、有效無效,但「價值觀」則是各自表述了吧? (開始進入哲學層次)
既然敏捷已經站在高的層次來看事情,何必落入分真假的議題裡面呢?
當作開玩笑跟標題黨來吸引注意力可能是不錯的選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